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人生之路》高加林采访美国菜农背后的真相,是反讽还是恭维?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4-04 21:16:52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相对于高加林之前经受的那些挫折,他成为记者的道路有些过于平坦与顺利了。

不仅因为买不上当天回乡的火车,与前女友与旧相识相遇、相见。

还在旧相识的帮助与提点下,还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考进了全国性知名报纸《大众晚报》。


【资料图】

虽然他并没有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记者,却是得到了林总编辑的青睐与赏识,并将他刻意安排到了校对岗位进行历练。

让人有些尴尬地历练后首秀

也许是为了帮助随后便要来上海为女儿看病的刘巧珍,也许是为了弥补之前对高加过于摧残的人生挫折。

无论如何在上海安定下来的高加林,不仅得到了姚阿姨的照顾,还租得起每个月30元钱的阁楼,买得起100元的黑白电视机。

这样的生活与开销,即便对于一个在1989年刚刚找到工作的高加林来说,也是非常舒服的一份工作了。

只是,对一个无法自己做饭只能在外面吃饭的人来说,他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真的合适吗?

无论如何在《大众晚报》的一次选题会上,林总编特意留了高加林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高加林也不林总编器重,早有准备地提出了采访外国菜农的构想与选择。

只是他那句“在菜市场听大爷、大妈们说的”,是一个比较值得商榷的说辞。

因为如果真如高加林所说,外国菜农种植的都大棚菜,还是稀有品种。

在那个时代,这些菜几乎不太可能会流进寻常百姓家,更多地会变成酒店采购或特供了。

种外国菜农种大棚菜竟然不是虚构

而实际上,当笔者深入了解了关于外国菜农的这段剧情之后,发现这居然不是完全虚构的。

虽然从时间上来看,这位洋菜农确实是在1988年(剧中时间是1989年)首次来到上海,但实际上他真正开启在中国的种菜生涯,已经是九十年初的事情了。

而这位高加林口中的洋菜农,实际上就是曾在2015年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的朗杰士。

这里的“白玉兰纪念奖”并不是被大众所熟知的那个电视剧奖项,而是一个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表彰对上海有贡献的外籍人士专门设立的奖项。

与“白玉兰纪念奖”相类似的,还有“白玉兰荣誉奖”和“上海市荣誉市民”两个奖项。

一般来说,“白玉兰荣誉奖”获奖者大多都是从“白玉兰纪念奖”获奖者中遴选出来的。

不过是,这位名叫朗杰士(Jesse Howard Long)的洋菜农,能够得到这一殊荣还是一件挺意外的事情。

因为在此之前他本打算放弃在中国种菜这事,打道回府了。

虽然初来上海的朗杰士从只能进口的洋蔬菜上看到了商机,但他却败给了当时所谓的大队在农场地块上的变化多端,以及当时特有的不守契约行为。

这不仅让朗杰士在创业初期亏损严重,甚至那巨大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都将他搞得身心俱疲、心灰意冷。

最终导致了朗杰士选择了放弃梦想,准备与新婚妻子返回自己的祖国。

此时,朗杰士选择打道回府的消息,却惊动了当时上海分管农业的市领导。

说来多少有些唏嘘。

当朗杰士为上海、为中国带来了三百多个全新的洋蔬菜品种时,没有人过问、没有人关注。

可当他在大队的“折磨”下要选择放弃时,却引来了各方关注与帮助。

甚至当时的领导还对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你开创了上海种菜的新路,我代表政府表示感谢,政府会为你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或许《人生之路》中关菜农的这段故事,正是借鉴了当时《解放日报》中“LONG,别走”这篇文章有感而发吧。

这些深意没有恭维极具讽刺意味

当我了解了朗杰士的故事之后,当我反过来再看《人生之路》中高加林的故事时。

从中我从少品出了一些讽刺或反讽的味道。

一个本来专职跨国贸易代表的美国人,放弃了自己优渥的生活,选择了用科技来中国寻找商机。

一个本来注定该一辈子是农民的农村娃,不相信自己一辈子只能是农民,选择了用知识改变命运。

这些原本被高加林视为永远出头天的种地、种菜之事,在朗杰士这里却成为了会下金蛋的金鸡母。

高加林这一辈子都想摆脱的命运,在这个外国人身上却成为了倒贴钱也要赌一把的事业。

很难说高加林之所以关注到这个在菜场大妈口中相传的洋菜农,是出于何种心态。

是佩服这位洋菜农的想法与做法?还是仅仅只是这种选题有话题性也有娱乐性?

当高加林深入这些自已再熟悉不过的田间地头时,当高加林人生中第一篇采访报道居然是一个种菜的洋农民时。

他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当然,这也是比较可惜的一个地方,《人生之路》并没有在这方面侧重表现高加林的心理活动。

只是将这样一个话题、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巧妙地放进了故事中,以便这段历史看起来更加信。

仅此而已。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或观众,甚至说一个不成气候的自媒体人。

我对《人生》或《人生之路》这样的作品与其中讲述的故事,并没有主观上的好、坏意见。

但从客观角度上来说,虽然高加林经受了如此多的苦难,最终成功在上海立路,可以说是他人生之路的告一段落。

可相比起一些看起来更像是硬塞给他的“人生”,这位洋菜农的故事或许更能展现出“人生之路”的主旨。

即便他不能作为主线与高加林、刘巧珍等人并行,但作为一种带有第三者旁白式的支线故事,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这位朗杰士先生,虽然是带着赚钱的目的来到中国种菜,并一度想要放弃返回美国。

可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获得了上海市政府的肯定,还授予了他“白玉兰纪念奖”这一殊荣。

从这一点来说,他至少是对上海这座城市是有贡献的,也是值得被肯定与传颂的。

只可惜《人生之路》对这位洋菜的故事,似乎只是点到即止,并没有想要深挖他的想法。

难道是怕他这样一个形象,会与高加林、高双星等人努力要摆脱农村户口成为一个上海人,形成太过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吗?

就像高明楼一面不惜违法都要将高双星送进大学成为上海人,一方面又对那些瞧不起农村人的言论与行为十分生气与恼怒。

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讽刺还是恭维?又或者什么都不是,只是我想太多罢了。

以上便是我对《人生之路》第25集的理解与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们下回见!

精彩回顾:《人生之路》巧珍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在卖惨吗?背后有深意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